
胺法在20世纪30年代工业化时,首先使用的是三乙醇胺(TEA)。此后,一乙醇胺(MEA)、二乙醇胺(DEA)、二异丙醇胺(DIPA)、二甘醇胺(DGA)及甲基二乙醇胺先后获得工业应用,TEA由于反应速率低,分子量大反倒迅速退出了舞台。N-甲基二乙醇胺
除这些醇胺法外,还开发出了胺分子结构中有位阻基团的位阻胺法。除去使用醇胺的水溶液外,将醇胺与物理溶剂(如环丁砜)组合,形成了以砜胺法为代表的化学物理溶剂法,它们也有重要的特点和应用范围。
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先实现了MEA法的工业化,之后又迅速合成环丁砜实现了砜胺Ⅰ型(MEA-环丁砜)以及DIPA法的工业应用。70年代中期,将砜胺Ⅰ型升级为砜胺Ⅱ型(DIPA-环丁砜)工艺。进入80年代,又因国内气田发展形势和国外发展趋势,实现了在天然气中H2S和CO2同时存在条件下可选择脱除H2S的MDEA(氮甲基二乙醇胺)的工业应用。 之后开发出既可选择脱除H2S,又有良好脱有机硫能力的砜胺Ⅲ型(MDEA-环丁砜)工艺。天然气脱硫剂